首页 > 新余黄页 > 教育学习

新余新兴产业工程学校

  

  1.学校情况

  1.1学校概况

  新余新兴产业工程学校建校于1994年。学校位于新余市仙来西大道859号,其前身(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中专部),学校于1999年经省教育厅评估认定为省级示范职业学校,2005年经省教育厅评估认定为省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2006年经教育部评估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8年更名为江西太阳能高级职业学校。2018年更名为新余新兴产业工程学校。2019年通过省专家组评估,认定为江西省达标中专。2021年经省专家组评审,按照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分级标准评定为B档。

  近年来,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总体要求,遵循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本位,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根据新余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结合学校发展规划的目标,面向市场,依托行业,产教融合,服务地方企业,不断创新办学理念,稳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良好成效。

  新余新兴产业工程学校占地面积为19485.58㎡(余国用(2014)第104857号)和24577.64㎡(余国用(2014)第104860号),合计44063.22㎡(约66亩)。另外,学校新征土地98.547亩,新校区的规划、征地、设计、勘探等已基本完成,预计今年正式动工兴建。

  学校建筑物包括:教学楼A栋、教学楼B栋、青年路教学楼、图书馆、创业孵化基地三层办公楼、学生宿舍楼等共计72097.71㎡。

  1.2学生情况

  学校2022年在校生3676人,招生913人,毕业生1203人。2021年在校生3966人,招生1337人,毕业生441人,与2021年相比,招生人数有所降低,学生入学巩固率达96.4%以上。2022年学校除组织在校生进行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外,还帮助企业员工培训上岗达600余人。

  1.3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在职教师216人,在校生3676人。其中,专任教师205人,专任教师师生比在1∶19.19。专业(技能)教师155人,占专任教师75.61%;双师型教师62人,占专业专任教师32.24%;其中,具有与专业相关的技师等级职业资格证书(或中级以上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执业资格)的教师28人,占13.66%。

  1.4设施设备

  学校的常规通用教学设备能满足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学校各类教学设备和仪器齐全,能满足各专业学生校内学习实训的需求。现有实验实训设备资产总值为1500余万元,生均教学设备仪器价值达4199.3元,其中学生实训用计算机设备715台,合每100学生20台。学校图书室现有各类印刷图书电子图书11万余册,合生均31.02册。校内体育活动场地充足,有操场两个,足球场各一个,200m跑道的运动场一个,篮球场四个,乒乓球桌20张、配有健身器材、单双杠等运动器械等场地和设施,学校的各项设施能满足教育教学活动需要。每个教室有标准化的课桌椅板凳、多功能的讲台、多媒体一体化教学设备。

  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

  学校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领学生,开足开齐四门德育必修课程:第1学期开设了《心理健康》,第2学期开设了《哲学与人生》,第3学期开设了《职业道德与法律》,第4学期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第5个学期开设了《政治与经济》,并保证一周2课时的授课时间不被挤占挪用。同时在学生中开展了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注重学生专业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文化课合格率达96%。学校按照人才培养方案有序开展专业技能训练,学生技能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专业技能鉴定合格率为96.2%。学校重视体育健康工作,确保每周体育课2课时,不挤占挪用,加强学生体质监控,完成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及数据上报工作,学生体质测评合格率达99.7%。学生毕业率达98.9%。

  2.2在校体验

  注重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和文化积淀,践行“厚德强技、博学笃行”的育人模式,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构建多样课余生活“第二课堂”和“兴趣小组”等方面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体验。

  2.3资助情况

  学校高度重视免学费、国家助学金以及贫困生助学工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的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新余新兴产业工程学校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新余新兴产业工程学校奖学金、国家助学金评选实施办法》,构建了助学圆梦体系,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提出的“精准扶贫”。认真贯彻上级的相关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工作目标,以实施“减”“免”“补”工作为重点,实行国家免学费、助学与学校补助相结合来开展工作。助学金的发放,严格按申请、评选、公示、审核程序进行。2022年中央财政共下拨免学费297.5万多元,下拨国家助学金105万多元;2022年学校申请免学费80多万元。

  2.4就业质量

  学校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学生的实习就业工作。以服务学生为宗旨,规范就业工作程序,细化就业工作制度,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就业指导教育,完善就业跟踪服务体系,各专业就业率平均达到96.8%,对口单招学生升入高等院校比例达到64.8%,学生就业综合底薪达到4500元左右,就业率与以往比较基本持平,底薪有所提高。

  2.5职业发展

  学校积极开展学生职业生涯指导工作,第二个学年安排了《职业道德与法律》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通过理论指导和专题训练,来推进学生的职业发展。学校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方式,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学校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岗位迁移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均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相当一部分学生到企业实习工作后,得到了相关企业(苏州贝瑞斯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南昌华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的认可。

  3.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动态调整

  学校结合本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新增“建筑工程施工”、“新能源装备运行与维护”、“光伏工程技术与应用”等专业,并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精神,学校进行充分调研,制订并执行了中职人才培养方案,从2020年起,严格执行中职“2.5+0.5”。在执行方案的过程中,在专业培养、专门化方向、职业能力、教学内容安排、专业师资和实训设备建设等方面进行滚动式调整。

  3.2教育教学改革

  3.2.1学校稳步推进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凸显一体化要求,吸收文明风采和技能大赛成果,开发了以幼儿教育、绘画和形体、演讲比赛、机器人等专业的校本实训教材。

  3.2.2学校重点加强数字化校园投入,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学校专门成立了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负责信息化规划与管理。投资90多万元,实现了千兆主干、百兆桌面的校园基础网络架构,校园网络实现全覆盖。通过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的双光纤接入internet,安装智能一卡通管理软件系统,保证了校园网信息的安全。全校计算机总数达715多台,其中学生用机700台,全校所有教室均安装了多媒体投影机、广播音响、无线Wifi、监控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3.2.3学校强化实训基地建设。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基本能满足学生实验实训的需要,学校现有江西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3.3教师培养培训

  教师的培训形式多种多样,采取引进来、走出去、长短期相结合。开展教师的校本培训,如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学习弘扬工匠精神的开学第一课活动、组织教师参加专业相关教研活动:寒暑期双师素质提高培训、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下企业实践等,通过参加培训,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习新科技。

  3.4规范管理情况

  3.4.1教学管理规范运行。一是健全完善教务处管理规章制度,制定了以《教学管理规范实施方案》为重点的教学工作管理制度,以《教师教学工作暂行规定》、《教师课堂行为规范》、《实习教学管理办法》为重点的教学运行管理体系,以《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办法》为重点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体系,确保教学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二是实行教学督导制度、领导干部挂班帮扶工作制度和随时听课制度,坚持日常教学检查,做好教学信息反馈,及时掌握教学动态和对教改工作的意见。三是按照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不同课程的岗位要求,按照规范程序编制了课程标准。四是教学课程的开设做到了开足开齐,教材选用规范,德育课、文化课均采用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规定教材,专业课程均选用省教育厅推荐目录中规划教材。五是不断研究探索职教业态,调整职教发展思路,坚持全面推进以“产教融合”和“工学结合”为重点的教学改革,成立了教改小组,制定了教改方案。六是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制定完善《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教研、教改成果奖惩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措施,通过人才引进、企业聘请、培训培养等方式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理论扎实、技能精湛、熟悉市场、改革创新的教师队伍。

  3.4.2学生管理创新开展

  一是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学校进一步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健全班主任岗位职责、工作条例、班主任工作量化考评激励机制,完善了班主任例会制度。

  二是创新学生管理新模式,突出三个转变。一是变教师管理为学生自我管理。让学生会干部和校卫队成员参与到学生管理中去。二是变学生干部管理为所有学生参与管理。三是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网络全覆盖实现信息实时化动态化,有力促进了学生管理的信息化。

  3.4.3财务管理规范有序。规范财务管理,确保资金合法使用。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等有关规定,以及主管局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试行)》等文件精神,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大额资金审批制度》、《货币资金管理内控制度》、《财务预结物资计划、采购、供应管理办法》等财务制度,规范管理各项财务工作,实算制度,并在每年的教代会上报告财务预结算执行情况,做到了校务公开,重大资金使用均需经校领导班子会议讨论确定,大宗物资采购均实行公开招标,确保资金使用合理合法,并接受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和财政局检查和审计。同时,学校还建立了财务管理绩效考核制度,保证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3.4.4后勤服务扎实有效。制定修订了学校《物资计划、采购、供应办法》、《基建、维修管理规定》等办法;及时做好各类资料的整理与现场准备;按照规范程序完成各类专项资金、年度预算资金的采购工作;及时维修教室宿舍水电设施、办公桌椅等各类公用设施;根据需要及时采买,保障供应各类办公用品及教学实验物资;自筹资金对教学楼和学生食堂进行修缮;有偿提供了学生供热水系统,学校教学和学生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3.4.5安全管理平稳有序。

  一是强化安全教育。学校坚持“常防不懈”的安全稳定工作原则,加强安全防范网络建设,健全高效安防体系,全面落实综治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及时贯彻省局安全会议及文件精神,下发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实施方案》、《安全生产工作安排》、《安全月活动通知》等安全文件,先后组织开展了消防安全、防灾减灾日、安全教育日、防溺水、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万里行等主题教育。定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专项整顿,认真做好特殊时段安全生产工作。

  二是规范风险管理,确保工作正常有序。在规范各项管理制度的同时,学校还建立了应对各种风险的预案、预警机制,防患于未然。着重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概率,保障各项工作正常有序。

  3.4.6信息化建设上台阶

  学校实现90%实训场地及教室有线网和Wifi网络覆盖,100%的教室配备有多媒体投影机,80%的实训场所配置有智能交互式电子白板。建设有采编播一体的录播专用教室,方便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网络中心拥有数字资源服务器、视频点播服务器、文件共享服务器等。

  3.5德育工作情况

  3.5.1开设德育课程。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律》和《职业生涯规划》等专项德育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法治教育。学校周一至周五专门设置早读时间,认真开展晨读活动,由教务处负责晨读内容的选取,选择富有人生哲理,朗朗上口的文章作为班级晨读的材料,将德育工作融入到课程教学当中去。每周一下午要求班主任召开班会,针对一周班级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将德育工作融入到每个学生的生活学习中。每学期邀请河下镇公安局、消防大队来校进行禁毒教育、消防安全教育的活动。

  3.5.2开展文明风采活动。紧紧围绕江西省一年一度“文明风采”竞赛,学校举办了“校园文明风采•经典诵读”比赛、道德讲堂、“迎十一,庆国庆”黑板报评比、辞旧迎新年文艺汇演等系列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3.5.3社团活动。学校积极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努力提升学生素质,共建社团10多个,学校广播站、文艺中心、志愿者协会、新媒体、酷动协会、OMS社团、绘画、形体训练中心等学生社团活动正常开展。组织举办了校羽毛球赛、排球赛、篮球赛、气排球赛、足球赛等,极大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

  3.5.4团组织和学生会建设。学校重视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进行了2022年新团员入团宣誓仪式,目的是配合上级团组织的工作,扩大学校团组织的影响,进行思想上的熏陶。同时选举产生新一届学生会委员会;多次召开学生干部大会,不断提升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会在学生工作中的自管自律作用。加强基础团务规范化建设。

  3.6党建情况

  学校党支部积极做好发展党员的宣传工作,动员和鼓励一批思想觉悟高,工作能力强的年轻教师积极加入入党积极分子的行列,并及时做好这些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工作。2022年发展预备党员7人,入党积极分子4人。

  学校党支部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了“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评议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等党内制度,这些制度的落实和完善,使得学校党支部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

  党支部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按时上好党课,严格执行党支部制度的“三会一课”制度,并认真做好记录和填写工作。

  学校党支部将党建工作资料整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资料分门别类,建立档案,并用档案盒分类装档,随着工作的进一步进行,党建资料的整理正在进一步完善和充实。

  学校党支部专门建立了党员活动室,室内设备完善,功能齐全,可用于党内各类工作和活动的进行;在活动室内还布置了党员活动专栏,专栏内不仅展示出了学校党支部的建设和活动情况,还有作为党员应该时时学、处处学,始终不能放弃的学习材料。活动室的建立和专栏的布置,不但丰富了党员的党内活动,而且给党员提供另一个充分学习的场地。

  一是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中心组学习为龙头,充分利用培训、宣讲、座谈、研讨、参观等多种形式,利用网站、微博、微信、QQ等媒介,组织全校广大党员教职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思想、政治、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不断加强组织建设。校领导班子带头学习、自觉学习,党政同责,责任共担,分工有序、合作协调。认真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做到集体讨论,民主决策,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深入调查研究,持续推进“传帮带”工程,加强宗旨意识教育。全面推行“党建+”工作,持续推进“强基”工程,严格党员的发展和管理,认真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进行民主评议党员,开展红色教育、党员义务志愿者、党员先锋创绩等活动。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加大“师德、师风”教育力度,党员教师经常不计个人得失,主动承担繁、难、重的教学任务,在全体教师中树立了标兵形象。

  三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党支部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年初学校专程召开全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制定任务分工表,在职代会上,主要领导与分管领导、分管领导与所分管科室部门负责人都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学反腐倡廉理论,观看反腐倡廉警示片,开展系列警示教育活动,提高党员教师特别是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和能力,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深化“红包”问题治理,认真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校氛围。

  4.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一是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做到产教融合,知行合一,将企业文化引进学校,实现“引企入校”、设立校内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实训基地。比如南昌江铃汽车订单班,贝瑞斯曼电商班和华勤电子订单班,学校把企业的一部分生产设备建立在校园内,实现校中企的格局,在校内实行的“理论学习”和“顶岗实训”相结合的办学模式,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得到人才,学生得到技能,学校得到发展,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合作。

  二是校企双方按照平等互利原则,进一步明确双方职责,发挥各自优势,完善合作平台,推动校企合作由松散型向紧密型、浅层次向深层次、单向合作向双向合作、短暂性合作向长远性合作转变,着力拓展合作空间和“现代学徒制”和“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形成长期有效的共同培养机制。学校与企业共同努力建立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资格认证等功能于一体的教学实训基地。

  三是共同开展师资员工培训,校企互派技术专家和专业教师,参加教学和实践,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共同制定培养计划,设置教学内容,实施技能训练,在教学当中开设为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实习课程,企业专家和骨干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真正形成企业和学校协同育人的机制。学校与苏州贝瑞斯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南昌华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和南昌江铃汽车等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

  4.2学生实习情况

  学校把学生实习过程,作为教育教学的核心部分,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基本环节,强化校企协同育人,把学生的理论学习通过实习的途径与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近几年来,学校加强与优秀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优质对口实习岗位,广泛建立校外专业实训基地,为学生实训实习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学生实习工作中,学校根据上级要求,严格执行《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详细制定学生顶岗实习计划,签订顶岗实习三方协议书,通过实地考察,选择合法经营、管理规范、实习设备完备、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实习单位安排学生实习,会同合作企业做好学生整个实习期间安全知识的教育和培训,与实习单位共同科学、合规地安排和管理学生的实习过程,并多形式、多渠道、多平台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跟踪服务。及时处理、维护学生实习期间的相关事宜和权益,学生实习率达到100%。

  4.3集团化办学情况。学校通过校际、校企、校协及相关组织之间的深度沟通与全方位合作,充分发挥群体优势和组合效应,拓宽办学思路,创新办学思维。

  5.社会贡献

  5.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学校坚持以德艺双馨为根本,以服务地方,综合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围绕提高教育质量这一主题,以专业对接产业为主线,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为根本任务,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成长规划教育。建立高效的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就业学生管理的跟踪和巡视回访制度,为学生后续管理服务和技术支撑。

  5.2社会服务。学校始终坚持围绕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需要,加大社会服务工作力度,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5.3对口支援。认真做好对口扶贫工作。学校通过实地走访,结合新余周边中学的需求、困难,利用教学资源和培训场地进行文化帮扶,减免贫困生学费,并帮助其申请奖学金、助学金,同时多次到新余老年活动公寓增添文化用品、体育用品。

  6.举办者履责

  6.1经费。学校办学经费得到保障,根据学校2022年部门预算,学校预算内拨款1000多万元,并能及时到位,主要用于学校人员经费及日常运转等。预算外收入40多万元,主要用于学校专项业务及项目支出。

  6.2政策措施。学校建立互联网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全力以赴抓好学校教学综合楼,提升办学档次和规模;学校支持中高职衔接等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学校先后与江西工程学院对接。学校办学有充分的自主权,做好教师引进工作,通过网络及其他方式招聘了8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为满足学校教学需要,保证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7.特色创新

  新余新兴产业工程学校引进国学传统文化培训,每年的新生在军训结束后,参加四天的优秀传统文化培训,让学生懂得感恩父母、珍惜年华、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让广播站学生点歌、形体训练中心全天开放,如同健身房,组建青年志愿者协会,让每个孩子身临其境地感受艰苦的岁月,让他们更加珍惜学习机会。

  8.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8.1存在问题:

  1、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企业深度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长效机制还需不断完善。

  2、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教育教学改革还需要继续深入推进,教育教学质量还需要继续提高。

  3、师资队伍的数量、结构、质量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师资队伍素质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8.2对策建议:

  1、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建立完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和工学结合运行长效机制。

  2、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3、完善教师培养培训长效机制,继续强化对现有教师的培养培训,加强公开招考专业教师,加大企业兼职教师的招聘力度,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转载出处: 点击查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新余网(xinyu.cc)修改或删除,多谢。

新余网 xiny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