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分宜的腊味,不仅是冬日一道风味独特的美食,更是分宜古朴民风的缩影。在不少人的记忆中,“腊十碟”的味道和故乡、过年是紧密相连的,这种记忆连接着大脑和肠胃,也连接着几代人的情感。
“腊十碟”,是江西分宜地区最有仪式感的一桌菜,主要盛行于分宜大岗山,2020年入选新余市第四批市级非遗名录。
在以前,“腊十碟”是用来招待第一次上门的新姑爷,以示尊重。十碟是最高礼仪,同时也反映了女方家里经济状况和对新姑爷的尊重程度。
随着物质的丰富,这种仪式感也慢慢淡化,菜品依然保留,在不逢年过节的时候也会有一两样出现在餐桌上。
“腊十碟”采用猪身上十个部位:猪拱嘴、猪耳、猪舌、猪肝、猪心、猪腰、猪肚、猪肠、猪肺、猪尾熏制而成。
每年腊月一到,分宜不少乡村就开始杀年猪,制腊味。
用炒好的粗盐、八角、花椒将新鲜的猪十样抹匀。
再放入缸内,在阴凉干燥处腌制,让盐渗入到猪部件的每一寸肌理。(随着猪十样部位的不同,腌制时长也不等。)
当盐沁透猪部件,便可将其取出接受大自然的洗礼——晾晒。
而后挂在柴火上迎接烟火气十足的熏制。剩下的一切,只需交给时间。
一方柴火,一块腊肉,烟熏火燎的腊肉,历经时间的沉淀和风干。
在时间和烟火熏陶下,十样普通的猪部位得以重生,演变成人间至味。
经过热水的点拨,腊十样变得“干净透彻”。
再将腊十样切成薄片,十样熏香浓郁、咸淡适口的“腊十碟”就大功告成了。
在数百年时间的洗礼与岁月的沉淀中,“腊十碟”凭借丰富醇香的口感和亲切的烟火气息博得民间众人的喜爱,成为分宜人心头最亲切的年味。
腊味仿佛凝结了家的味道,也包裹着我们的幸福和满足。
正如《舌尖上的中国》里说的那样:这是盐的味道,山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这些味道,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故土、乡亲、念旧、勤俭、坚忍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让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
一碟碟腊味,总能给生活增添几许滋味,既弥漫着醉人的烟火气,也蕴藏着家乡的人与情,带给我们柴米油盐里的满足和岁月静好里的喜悦。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新余网(xinyu.cc)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