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余校园 > 中山电子计算机学校

江西中山电子计算机中等专业学校2022年度教育质量报告

  1学校概况

  1.1学校基本情况

  江西省中山电子计算机中等专业学校创办于1995年,2003年,经省教育厅评估并报省政府批准,同意学校为省属普通中等职业学校。

  学校占地面积140760.06㎡,生均65.50㎡,校园建筑面积82465.63㎡,生均建筑面积38.37㎡。

  1.1.1学生概况

  学校现有全日制学生2149人,2021年共招收全日制学生868人,比上一年增加156人,增长17.97%。生源主要来自本市及周边地区,本市学生占32%、省内学生占85%、省外学生占15%,男女生比例1.2:1,住校生占100%,目前在校生规模达2000人以上。学校开设有护理、计算机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电子商务等11个在招专业。

  1.1.2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185人,其中120人为专任教师,另有兼职教师24人,占本校专任教师20%,专业教师68人,占本校专任教师56.6%,生师比为1:17.89,“双师型”教师36人,占专业教师总数的52.94%,其中,具有与专业相关的技师等级职业资格证书(或中级以上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执业资格)的教师20人,占双师型教师比例55.55%。

  1.1.3设施设备

  学校不断加大实验实训设备投入和建设力度,不断满足各专业学生教学实训需要。现有实验实训室20个,实训设备总价值835.87万元,生均实训设备价值3889.58元。

  1.1.4学生资助

  学校严格按国家资助政策把关资助工作,切实落实省、市学生资助管理各项文件精神,成立专门机构,制定相关资助申报审核流程,将民生工程落到实处。2021-2022学年度秋季学期国家助学金受助人数438人,金额43.8万元;春季学期国家助学金受助人数437人,金额43.7万元。两名同学申请获得国家奖学金,共计金额1.2万元。

  2学生发展质量

  2.1党建引领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主题,认真贯彻“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立新”要求,学校师生员工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立足实际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坚持党建工作服务学校全面发展,创新载体抓落实,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1.1政治建设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增强

  学校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切实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对标对表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引导广大师生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特别是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立新”进行学习教育讨论,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学校实行理事会决策、党支部监督、校行政执行的管理运行机制,坚决贯彻民主集中制,切实发挥学校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抓班子、带队伍、作决策、保落实的政治引领和监督保障作用。

  2.1.2思想引领示范作用不断彰显

  学校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推动学习贯彻新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学校深入开展党内主题教育,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落实党组织会议“第一议题”制度,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党支部委员会,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党员大会,坚持开展党员学习等多元化、多形式主题党日活动。

  2.1.3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学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知行合一,产教融合,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公益性导向,瞄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计算机应用、电子信息工程、新能源产业、健康与学前教育对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努力形成以计算机、电子信息工程、新能源各门类专业为重点建设专业,与护理、幼儿保育专业协同发展,努力为国家输送合格的中等技术技能型人才。

  2.1.4干部队伍不断夯实

  学校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按照新时期好干部标准选用干部,既立足事业长远发展需要又立足当前实际工作需求,加强前瞻布局、统筹谋划,坚持知事识人、事业为上,突出政治标准,注重实干实效,以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组织民主生活会,每学期进行教职工满意度测评。严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要求,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安全责任体系,有序推进党组织和行政领导班子换届工作,推进党政领导班子交叉任职,实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工作制,不断强化红线意识,加强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加强对各类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做到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疏漏,进一步党员干部考核,突出实际导向,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把党员考核纳入年终考核。

  2.1.5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

  学校要求党员在意识形态、安全稳定工作起带头作用,学校积极做好网络舆情、意识形态宣传思想教育工作,牢牢把握网络舆论宣传主阵地,维护了网络安全,发挥了意识形态、宣传思想工作核心作用。学校积极开展教职工信教摸排,抵御宗教渗透和防范校园传教工作,积极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维护了校园的政治稳定;学校始终以安全稳定工作为第一要务,加强校园巡查,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开展各项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积极处理校园治安事件,做好反诈骗事件的安保工作,做好校内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治安防控工作,处理矛盾纠纷、安全稳定事件;积极开展校园安全巡察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和谐。

  学校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一票否决”制度,积极开展学生各项活动,充分发挥学校文化育人功能等方面加强监督管理。

  案例一: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精神血脉

  “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谣”,2021学年度,学校推出红色文化系列讲座,成立以党支部副书记为领导的宣讲团,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学校思政课堂,引导师生了解红色文化精神,让厚重的红色文化在思政课堂绽放新时代异彩。系列讲座以“讲好经典红色故事、深挖红色故事资源、把握时机切入点”为主,讲好讲透红色精神,以“三创新”(创新讲解形式、创新传播方式、创新讲解形式)让红色故事和革命精神得到更有力地宣传。

  2.2立德树人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长期以来,推进全体师生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理论学习走深走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提升了党员干部和师生的政治站位和政治理论素养,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把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作为首要任务,常抓不懈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教育。

  2.2.1抓队伍建设,弘扬优秀师德师风

  学校坚持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塑造师德风范,提高育人水平。加强政治学习,提高师德修养,认真组织全体教职工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认真学习党的重要思想,增强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同时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相关法律,召开师德师风专题讲座,开展师德师风线上线下培训,严格要求自己,让教师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2.2.2抓课堂教学,全方位渗透德育

  学校积极研究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各学科教学实施德育渗透。学校在加强对广大教师师德规范的同时,注重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以及教师利用自身学识和教学风范对学生的影响。针对学科特点,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进行德育渗透,主要包括渗透文明礼仪教育,渗透良好学习、生活和劳动习惯教育,渗透社会美德教育,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等方面。在校开展劳动教育周、党史故事我来说、红五月歌咏比赛等活动,开展红色文化系列讲座,以宣讲红色文化、党史为主,宣传党的主要思想。

  2.2.3抓养成教育,做好行为规范工作

  在校学生平均年龄还在16岁左右,思想行为的可塑性大,学校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和心理特点,高度注重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学校开展养成教育系列活动,通过集中培训、主题班会、知识竞赛等方式,强化学生行为规范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2.4抓校园文化,优化德育育人环境

  学校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创设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学校有健全的教育阵地,如:宣传栏、黑板报、班级文化等。每个教室张贴校训,教室的布置都具有自己的特点,营造了生动活泼、洁净素雅、健康文明、催人奋进的良好育人氛围。

  2.2.5抓活动载体,拓展德育教育空间

  学校一直注重寓教育于活动之中,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如“学雷锋”实践活动、“党史知识竞赛”、“推开心灵之窗,让心灵洒满阳光”心理健康日活动、“学习党史、展望未来”、前往红色教育基地实地学习、组织师生收看“七一勋章”颁授仪式。

  2.4在校体验

  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和文化积淀,在基础课、专业课及实训课的教学中,大力提倡信息化教学手段和“一体化”的教学方法,直观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信心。

  学校始终坚持理想信念教育,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坚持宣讲表彰,力求知行合一,弘扬价值取向,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效性,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坚定师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营造文明、和谐的良好校园氛围。

  通过“技能: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红五月歌咏比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演讲比赛活动等大型文体活动,加强学生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良好的学风、文明的班风、和谐的校风蔚然形成。

  学校高度重视校风校纪建设,对学生实行半军事化管理。针对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在校园内书写、悬挂激励警示标语,在教室、实训室内张贴专业名人创业介绍,利用宣传栏、墙报、生活园地进行专业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引领学生体会专业特点,感受职业校园文化特色,营造专业文化氛围,实现创业意识的提高、创业知识的传播和创业品质的养成。

  2.4.1以活动为载体,传承红色基因

  1.为加强和改进党支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党支部开展三次“学习强国”知识竞答赛。

  2.召开学校优秀班主任、思政老师、优秀学生开展红色教育座谈会,对讲述党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等进行了多维度多侧面主题研讨交流。

  3.为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唱响时代主旋律,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展示学校学生良好风采,学校团委和学工处在二教一阶多功能厅联合举办了以“技能: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红五月歌咏比赛。

  4.学校开展“开学第一讲”,由全体班主任主讲“复学第一课,众志成城防疫情”,内容除了新冠感染基础知识、防护知识等疫情防控常规做法以外,重点引导学生在疫情常态化的大环境下,树立主人翁意识,增强责任担当。

  5.为进一步巩固“关爱老人”主题教育,弘扬爱老敬老传统美德组织春节前往九龙仰江村颐养之家慰问活动。

  2.4.2发挥本地红色优势,加强党史学习教育

  1.前往九龙教育基地、花侨第一党支部学习活动。在红色光辉的沐浴下,师生们认真学习着先烈们的每一个事迹,在每一个事迹中深切感受到他们为解放全中国所付出的心血。

  2.组织师生参观水西红三军团指挥部旧址,切身体会党的发展史,党的初心和使命,使大家做到坚定理想信念,密切联系群众,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3.学校开展党史故事我来说系列,在师生群里大力开展党史故事述说。邀请学校历史老教师生动述说红船故事--党的历史,学生们也生动地展开了他们的述说。

  4.开展“学党史、见行动”活动。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干部了解红色政权来之不易,要求所有党员书写党史学习心得体会。

  5.全体师生开展党史讲座。由校领导主讲,向师生们介绍了近代史上中华民族遭受的欺凌、屈辱,强调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人民才能翻身作主,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6.组织观看红色党史电影《八佰》,引导师生直观且深入了解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重大事件。

  7.开展“学习党史、展望未来”活动。组织全校学生进行党史学习后写下给2035年自己的一封信,这一封信学生写下了对自身的要求,也写下了对未来的期盼,这封信将激励学生前行。

  案例二:用好红色资源,激发师生活力

  2021年9月15日,学校组织师生代表参观了位于新余市高新区水西镇沙陂村委的水西红三军团指挥部旧址,在瞻仰革命圣地的同时,讲述党史故事。

  1930年10月1日,彭德怀、腾代远率领的红三军团解放了新余县城,在沙陂期间,三军团官兵在群众中进行调查研究,开展土地革命战争,宣传革命道理。沙陂祠堂是三军团指挥部的旧址,属新余市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具有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时代价值。通过本次活动,让师生接受革命精神洗礼,鼓励师生以实际的行动接受党性锻炼和红色精神洗礼,提醒师生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以革命精神为指导,汲取信仰的力量。

  2.4.3开展安全教育管理工作

  1.为了让广大师生深入了解消防、防震逃生常识,切实树立起防患意识,真正掌握好消防安全知识,并具备自救互救的能力,提高抗击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学校开展了消防及防震逃生演练活动。

  2.为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健康理念,营造心理健康的浓郁氛围,5月25日,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开展了主题为“推开心灵之窗,让心灵洒满阳光”的心理健康日活动。

  3.为维护学校正常的生活秩序,加强校风校纪和安全文明校园建设,保障学生宿舍安全及学生的人身安全,给同学们创造一个安全、文明、有序的宿舍环境,学校联合属地派出所,开展安全系列活动。

  2.4.4开展各类运动项目,强化学生身体素质

  1.全校师生积极组织参与一年一度的秋季运动会,运动会不仅提升了学生身体素质,也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2.开展班级之间的拔河比赛,小小一根绳、凝聚一股力。

  3.学校不仅鼓励社团发展,并为社团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篮球社、羽毛球社、跆拳道社、汉服社等社团遍地开花,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5就业质量

  学校积极响应新余市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思路,对内强化内涵建设,不断加强人才培养质量,对外推进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实现了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双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得到大幅提高。2021年,学校毕业生总人数为627人,就业596人,就业率达95.06%。现就毕业生就业质量情况报告如下:

  2.5.1就业总体情况:

  2022年,毕业生总人数为627人,就业学生数为596人,就业率95.06%;直接就业人数130人,直接就业率20.73%;对口就业学生数583人,对口就业率为97.82%。在毕业学生中,升入高职院校继续深造人数为466人,占毕业学生比例为74.32%。

  2.5.2产业就业分布情况

  1.就业产业分布情况。学校现有毕业生直接就业130人,但受所就读专业限制,从事第二产业的毕业生数为60人,占直接就业学生数的46.15%;从事第三产业的毕业生数为70人,占直接就业学生数的53.85%。

  2.本地、异地和境外就业情况。留在本地就业的毕业生数为18人,占直接就业学生数的13.85%;到异地就业的毕业生数为112人,占直接就业学生数的86.15%。

  3.就业渠道情况。通过学校推荐就业的毕业生数为123人,占就业学生数的94.61%;其他渠道就业的毕业生数为7人,占就业学生数的5.39%。

  2.5.3专业大类就业情况

  根据《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划分的19个专业大类标准,学校毕业生主要集中在以下7个专业大类:

  1.财经商贸类:毕业生数137人,就业人数122人,对口就业人数118人,对口就业率96.72%;

  2.能源动力与材料类:毕业生数8人,就业人数7人,对口就业人数7人,对口就业率100%;

  3.交通运输类:毕业生数89人,就业人数87人,对口就业人数84人,对口就业率96.55%;

  4.装备制造类:毕业生数53人,就业人数53人,对口就业人数51人,对口就业率96.22%;

  5.轻工纺织类:毕业生数18人,就业人数18人,对口就业人数18人,对口就业率100%;

  6.电子与信息类:毕业生数99人,就业人数91人,对口就业人数87人,对口就业率95.6%;

  7.医药卫生类:毕业生数223人,就业人数218人,对口就业人数218人,对口就业率100%;

  从专业分类看,对口专业就业情况最好的专业是医药卫生类、能源动力与材料类和轻工纺织类,对口专业就业率高达100%;其馀大类比较均衡,对口专业率都在96%左右。

  2.5.4就业质量基本情况

  1.签订就业合同情况

  2022年学校毕业生直接就业学生中,有116人签订1—3年期限就业合同,占直接就业学生89.23%;有14人签订1年期限就业合同,占直接就业学生10.77%;毕业生就业合同期限较长,为毕业生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有利于学生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的提升,也有利于其职业发展。

  2.毕业生就业起薪情况

  2022年直接就业学生中20人起薪介于2500元和3000元(含)之间,占直接就业学生15.38%;有43人起薪介于3000元和4000元(含)之间,占直接就业学生33.08%;有67人起薪高于4000元,占直接就业学生51.54%。数据表明,毕业生的薪资水平反映了学生在校期间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

  3.毕业生享有劳动保险情况

  2022年,直接就业学生中享有三险的人数为27人,占直接就业学生比例为20.76%;享有五险的人数为46人,占直接就业学生比例为35.38%;享有三险一金的人数为25人,占直接就业学生比例为19.23%;享有五险一金的人数为32人,占直接就业学生比例为24.61%。数据表明,大多数合作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学生购买了劳动保险,为学生就业提供了有力保障,解除了学生的后顾之忧。

  2.6创新创业

  创新创业工作是关系国计民生、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工作。学校依据相关文件精神,多措并举,精准发力,扎实推进就业创业工作,努力提升就业质量,具体做法有以下3个方面:

  2.6.1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结合学校专业设置特点和学生就业创业要求,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创业讲座。学校专门配备了专职的就业指导师,将创新创业教育引入到日常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创业意识,鼓励学生参加职业资格培训,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其他各类证书,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强化师资机制。学校今后还将组织学生参加就业创业相关比赛,开阔师生的视野,激发广大师生创新创业的热情,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2.6.2创新人才培养思路,构建校企深度合作育人模式

  根据“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总体要求,创建各具专业特点的“产教融合、校企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招生——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良性互动机制。围绕专业设置,主动寻求合作,建立吉安中西医结合医院、长城汽车、美的集团等23个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实习实训、就业搭建了优良平台。

  案例三:发扬工匠精神,提升实习质量

  2022年5月,学校护理专业66名学生到吉安中西医结合医院实习。同学们不仅认真学习基础护理技术、常见专科护理操作、优势病种中西医疾病护理常规、典型病例护理程序及护理文件书写等专业知识,还积极地学习交流沟通技巧,处理好与同事、患者和家属的关系。她们秉承校训,虚心学习、认真工作,对待病人有爱心有耐心,通过自身努力诠释“白衣天使”的神圣光辉,获得了实习单位的好评。

  (1)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提升就业指导与服务水平。加强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开设《就业指导课》,分年级、系统化地开展职业生涯指导,帮助学生科学进行职业规划,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帮助学生准确评价和选择符合自身实际的就业方向。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优势,准确把握毕业生就业意向和用人单位需求,以学校官网、公众号、QQ群、微信群等为平台及时推送就业政策、发布就业岗位,为毕业生提供精准服务,同时,对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进行跟踪服务。

  案例四:精准对口实习,降低学生试错成本

  2021年3月,学校2018级电子商务2班学生圆满完成了在美的集团的实习任务。通过毕业回访了解到,学生非常认同学校组织的实习和就业指导工作。原因有三点:第一,帮助学生了解到自己究竟适合做什么,在毕业时不迷茫,减少了试错和跳槽成本。第二,帮助学生快速提升专业背景,学生的专业技能、工作方法,工作经验各方面在实习中都有提升。第三,帮助学生拓宽了职业前景,提高了工资待遇。通过实习,学生电商实操能力增强,能够快速适应新岗位要求,为公司取得良好效益。因而学生的工资水准较同期新员工都要高300元左右,且目前小部分毕业生已提拔为业务组长,成为公司基层管理骨干。

  2.7技能大赛

  为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提高学生专业技术水平、综合素质,提升学校影响力和吸引力,实现与江西省、全国技能大赛的对接。学校积极组织个人、团队参加相关专业技能竞赛。

  学校秉承“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理念,激发广大师生的学习热情,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根据赛项安排,积极组建校内技能大赛小组,明确目标,分工协作,研究历届技能大赛标准,整理收集历届技能竞赛模拟题、真题及竞赛等资料,建立学校竞赛试题资源库。同时,结合学校资源,着手选拔第二梯队参赛选手,第二梯队选手主要是以新生为主,形成老生带新生,指导教师从旁指导及监督的竞赛培养模式,为技能竞赛储备人才提供保障,2021年获省级三等奖一个。

  3教育教学质量

  3.1专业设置

  2021学年度学校根据国家和省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重新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努力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合理确定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学时比例,同时严格审批手续,选用规定教材。

  学校坚持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动”,跟着产业调整升级而“走”,围绕企业技能型人才需要而“转”,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而"变"的专业动态调整原则,大力加强专业建设,不断提升专业建设水平。现开设了护理、幼儿保育、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太阳能与沼气技术利用、会计、铁道运输服务、高铁乘务应用、航空服务、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11个专业。

  3.2课程建设质量

  学校在课程建设与改革上打破传统的学科本位课程体系,对接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根据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开发教学项目,形成以能力为本位、实践为主线、项目为主体的新型课程体系。

  2021-2022学年度,学校开设课程216门,其中公共课15门、基础课14门,专业课191门,实践课程课时数占总课时60%。根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学校优化课程体系,把劳动教育加入人才培养方案,重修订各专业教学计划,每学年开设56学时的劳动教育课程,被评为江西省劳动教育特色示范学校。

  案例五: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护理专业开展了对接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理实一体化教学,创新教学方法,结合专业近年来的日常技能与技能竞赛训练的成果,深化教学体系建设,融合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探索出一条成熟的,科学的,完善的“技能竞赛为抓手,提高技能水平”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并在2021年在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护理技能赛项中荣获三等奖,为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良好氛围,为推动学校良好学风和教风发挥了重要作用。

  3.3教学方法改革

  学校坚持遵循职业教育人才的成长规律,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产教融合、工学交替、双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教学中试行“1+X”证书制度。通过企业研学、岗位实习等多个途径提升学生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确定了课程开发“专业课程与公共基础相结合”、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教学“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教学场所“教室与实训室相结合”的“四结合”改革思路,积极开展教学方法改革。

  学校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导意见和《职业学院教学管理规程》要求,建立以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运行制度、教学监控与评价制度等三大体系。加强学籍管理、日常教学管理、考试管理、实践教学管理等环节,确保教学运行高效平稳有序,杜绝重大教学事故和教学管理事故的发生。通过建立教务管理系统,实现了教学管理的办公自动化、数字化,提高了管理效率,提升了学校管理水平。

  3.4教材建设质量

  学校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材使用的通知》、《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加强学校教材建设,推进教材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

  3.4.1执行专业教学标准,坚持教材正规渠道采购

  学校开设各专业课程、规范各学科课时,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严格执行教材征订正规渠道。学生所使用的教科书均为国家规划的中职教学用书目录中的教学用书,坚决不征订国家规范教材以外的教材和各类练习资料,确保教材质量。

  3.4.2推进校本教材开发

  学校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文件精神,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多样化求知需求,丰富学校教学内容,服务区域经济与学生个性发展,以问题为导向,实施校本教材开发工作。将按照“开展调研——确定目标——组织分析——编写教材——监测评估”的流程,做好校本教材开发工作。

  学校有完善的教材选用和开发制度,不使用盗版教材,公共文化基础课统一使用国家规划和省推荐教材,专业技能课程90%以上按要求使用国家规划和省推荐教材。

  3.5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学校不断加大信息化投入,积极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建成百兆主干校园网络100M,网络覆盖行政办公楼、图书馆、阅览室、各个运动场地、实训楼、多媒体教室、各教室、学生宿舍等。学校依托校园网,全方位搭建数字化教育设备和云端资源,为师生提供了更实惠、便捷的数字化教育环境。并通过教学反馈,进一步整合并优化校内教育教学资源,打造沉浸式多元教学环境。

  学校设有网络信息中心办公室,专门负责对学校机房、多媒体设备及校园网的管理,信息化应用取得明显成效,显著,提升了学校教学、科研及管理水平。

  学校所有教室均配备了的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多媒体投影幕布、多媒体控制器、多媒体讲台、音响等设备,具有多媒体教学功能,能够较好地满足教学需求,所有教师均配备电脑,极大地提高了教学工作信息化水平。

  3.6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成立了“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工作小组”,研究、制定了学校中长期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制定并落实了《学校新教师入职培训方案》。学校不仅开展校内教师培训,而且积极落实各级专题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教师培训。

  学校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制定并实施了《学校校本培训管理制度》、《专业教师到企业实习制度》等相关规章制度,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培养培训。同时,制定补贴方案,鼓励教职工进行学历和专业技能提升,有效地落实了师资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根据学校“十四五”规划,其中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重点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加大引进工作力度。为此,学校在2021年重新修订了薪资体系,把“双师型”获证、学历提升、科研成果奖励、技能大赛训练及奖励等加入到新的薪资体系中。每年划拨60万元经费,用于培养和建设教学创新团队,进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教学改革。

  3.7校企双元育人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学校不断探索校企合作的模式创新,主动适应地方产业、行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双元育人,真正实现校企共建共享共赢。

  学校双元育人主要表现:一是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二是校企合作将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三是校企合作开展对职业学校育人质量评价。为此,学校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根据学校实际,结合各专业特点,制定了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学校适当调整了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重,增加了实训课的课时,以适应学生去合作企业实习的要求。在课程教学方面,实务性的内容多讲,理论性的知识精讲。在课程设置上,除了开设语文、数学、英语、历史、政治等基础课程外,增加了专业课的课时。专业课程坚持理论实践一体化,开展项目教学。学校学习氛围浓厚,大部分学生都考取了技能等级证书,为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高度重视学生的实习。实习是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是教学的一部分。为了保证学生实习的质量和实习工作的规范安全,学校筛选出合格的实习单位,根据《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签订了学生实习三方协议。各实习基地都能提供充足的岗位满足学生实习需要,其中有天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东山精密有限公司、蔚来汽车有限公司、吉安县人民医院、吉安县中医院、新余北湖医院、新余银河医院等。在签订合作协议时,严格按照要求,切实保障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合法权益。学校站在学生的角度,争取学生实习薪酬与企业员工同工同酬,食宿方面要求企业尽量免费提供。实习时,企业要派专人负责指导学生实践操作,学校实习指导老师负责学生生活、安全以及学生实习中遇到的偶发事件沟通解决。企业针对学生实行适度的人性管理,对工作时段适当调整,学生工作尽量不分开,车间的班组长对待学生的失误尽可能要包容。实习老师与学生同吃同住,经常性到车间现场,鼓励学生认真实习,并对实习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现场指导。

  三是积极筹划实施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解决了制约职业教育发展诸多问题,如实习实训条件不足、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强、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等问题。学校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护理、电子商务等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正在积极与企业商谈,共同实施教育管理,安排学生赴厂实训,用师傅带徒弟的模式教学。

  四是学生实习期满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织考核,考核主要依据企业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学校特别重视受到实习企业奖励的优秀学生,作为典型进行全面宣传。由于实习实现校企“双元”育人,学生实习效果好、质量高,学校实习工作获得学生、家长、企业好评。

  4服务贡献质量

  学校办学二十八载,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江西省劳动教育特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利用官网、公众号等宣传阵地为载体,展示学校建设成果,宣传职业教育发展,用自己的品牌赢得了社会的信赖,进一步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4.1把握发展机遇,促进学校发展

  在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我国将处于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这必将为职业教育提供巨大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市场需求空间,将是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特别是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一个世界跨度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新兴经济带正在形成,并需要大量的各级各类人才的有力支撑,这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激发了学校办学活力,招生工作成效明显,办学规模保持稳定。

  4.2开展公益培训,助力区域发展

  学校坚持教育公益属性,积极开展对外公益培训服务,本年度,学校开展组织电子商务专业师生送科技下乡2次,太阳能与沼气技术利用专业师生技术小分队下乡2次,护理专业服务小分队下乡2次。重点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群体,积极服务周边。

  案例六:情系颐养之家,师生关怀暖人心

  2021年12月24日,新余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贯彻落实《新余市颐养之家条例》的实施意见后,学校积极响应政策,大力宣传引导师生关注农村留守老人群体,因期末考试在即,未能组织活动。

  2022年4月22日,在学校大力支持下,护理专业师生送服务下乡小分队到下垱村委郭家颐养之家,为老人们做血压监测、做饭和表演节目,同学们搀扶着老人就座,和老人们促膝长谈,嘘寒问暖,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叮嘱他们注意饮食卫生,如何保护好身体,一句句的低声细语,一声声温情祝福,深深地温暖了老人们的心。

  5政策落实质量

  5.1国家政策落实

  5.1.1抓住契机,落实师生国家安全教育

  学校抓住国家安全教育日契机,党支部邀请法律专家做专题讲座,现场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等法律法规,增强师生的国防意识。同时,开展了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主题的学生演讲比赛,比赛中各选手踊跃答题,积极把国家安全知识融入到学习、生活中去,在寓教于乐中培养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助力国家安全稳定。

  5.1.2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推动教育教学全面提升

  利用职教活动周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宣传,不断深化办学模式、育人方式和管理体制等改革,努力提升办学质量,推进“产教融合”,携手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让职业教育得到公众的认可。

  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政治认同,强化价值引领,打造“三全”育人模式,培育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学生法治素养,进而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

  5.2地方政策落实

  《新余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余市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实施方案的通知》工作目标提出:“到2023年年底,全市建立市级统筹、区域推进、学校实施的劳动教育工作体系;配置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各中小学符合要求的劳动教育课程、课时达标率100%;遴选一批“一校一品”劳动教育特色项目,创建10对20所劳动教育城乡结对学校,创建50所市级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全力打造“农业+”“工业+”“科技+”“生态+”等多个行业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认定一批市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探索制定中小学劳动素养评价办法”。根据文件要求,学校积极申报,并在2022年3月成为江西省劳动教育特色示范学校。

  5.3学校治理

  学校设立理事会,实行理事会决策、党支部监督、校行政执行的管理运行机制。理事会为学校最高决策机构,同时设立监事会、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按照章程和相关规定开展活动,形成理事会决策,党支部发挥政治引领和监督保障作用,校长依法行使职权、专家治学、民主管理、社会参与的治理体系。

  5.4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学校认真贯彻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通知》提出的“育人为本,质量为先”、“完善办学质量监管评价机制”、“提升教师“双师”素质”、“提升职业教育专业和课程教学质量”等要求,制定和实施《江西省中山电子计算机中等专业学校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在全面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加强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并于2022年6月完成学校章程(修订稿)的核准备案,完善了以章程为核心的校内规则制度体系,健全了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推进了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切实发挥了学校质量保证主体作用。

  5.5经费投入

  学校是民办教育集团单位,办学经费有稳定来源,教学所需经费有保障。

  6面临的挑战

  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更加强烈,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面临着如何进一步整体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大课题;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对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学校专业结构的优化和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创新的任务异常艰巨;面对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学校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改革与创新意识、办学思路、制度建设等方面都将面临巨大挑战。

  二是生源减少与新建公办学校办学带来严峻考验,中等职业学校之间竞争也日趋激烈,招生工作将面临更大压力,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学校必须在拓宽招生路径和生源渠道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

  三是产教融合一头热现象仍然十分突出。从宏观政策上看,中等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的体制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办学活力不足;从学校层面看,校企合作的内容、形式和途径有待创新;教师社会服务能力不强,影响社会服务内容、数量和水平。

  四是学校内涵建设需要加大力度不断夯实。现有特色专业尚未形成品牌效应,专业的内在特色不明显;教育教学改革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力度亟待加强;有影响的名师以及专业发展领军人物不多,严重制约专业水平的提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转载出处点击查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新余网(xinyu.cc)修改或删除,多谢。

新余网 xinyu.cc